栏目图片

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师大要闻

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在我校启动

       6月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发起并组织实施,我校协办的文化交流项目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在学校启动。

       甘肃省总工会副主席吴俏燕、我校副校长田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甘肃工人报总编赵敏和美国指导老师、美国波士顿大学影视系副教授杰弗瑞•波斯特,加拿大指导老师、加拿大知名电影人保罗•阿姆斯特朗及项目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杨歆迪,中方带队老师及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塔夫茨大学,加拿大卡比兰诺大学、兰加拉学院和我校师生5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田澍在致辞中讲到:“我们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你们所看到的绚丽甘肃人文景象,感受中国文化的现代内涵。”他希望参与活动的师生用简洁、真实的表达形式,以参与者的视角和故事,让世界看到绚丽的甘肃,告诉世界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世界共享中国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

       吴俏燕指出,本次活动以“工匠•传承•创新”为主题, “工匠精神”是没有国界的,希望同学们能从工匠们身上挖掘出更多传承创新的闪光点。陇原大地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希望来自美国、加拿大的老师和同学们工作之余多走走看看,体验古老东方文化的魅力。

       杰弗瑞•波斯特说:“我们将地球两端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和不同思考方式的年轻人汇集在一起,秉承着合作、理解的精神,带着好奇心共享探索时刻,‘看中国’项目正在通过摄像机镜头,开阔我们的眼界,打开我们的思维。”“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文化间存在差异才能让我们充满好奇,通过不同的镜头洞察世界,开阔思维。”保罗•阿姆斯特朗同样表示,“我们都很高兴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东西,特别是关于‘工匠•传承•创新’的主题。‘看中国’这样的项目在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彼此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美国学生代表瓦妮莎说,对于本次活动,她希望得到进一步成长。“在此次活动中通过将自己置身在一个语言障碍并且随时有不可预知困难的环境中,希望自己可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导演,因为坚信在拍摄过程中有团队的合作一定可以拍摄出精彩的东西”。加拿大学生代表赛琳娜希望收获友谊,“能与你们开启这趟旅程我深感荣幸。与此同时,我更怀揣着一份谦卑,在摄制短片的过程中努力学习,继续成长,并与你们建立一份长久的友谊”。我校学生代表金雨峤将活动看作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如习主席所说,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应当做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看中国’的活动,恰恰就是给了我们彼此一个展示自我、了解他人的平台。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友情,更是促进着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交流和体验。”

       罗军代表主办方寄语参与者:“希望今年的创作者们能在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出色的艺术表达方式,独特的文化发现视角,解读你们眼中的‘工匠精神’,解读在甘肃这片土地上,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乡土情怀的‘工匠精神’,以及蕴含在‘工匠精神’中的传承与创新。”并和我校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相关负责人为团队授旗。




       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参与的国外来华合作的高校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塔夫茨大学,加拿大卡比兰诺大学、兰加拉学院等4所高校。具体活动时间为2017年6月4日至6月20日,共17天。参加本届甘肃行活动的外方学生共有9人,其中美国5人,加拿大4人。美国、加拿大各有1名指导教师。根据计划实施方案,参与活动项目的9名外国大学生将在我校大学生“一对一”的协助和外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组成9个拍摄组,前往兰州、景泰等地进行《读者》、兰州黄河水车、金丝珐琅画、泥人塑、兰石厂邹斌、甘肃送变电公司李宏、永泰古城牧羊人、手撕书、兰州百合种植等项目的拍摄,最终完成9部纪录短片,参与国内外的展映与传播。同时,拍摄一部整个活动的纪录片。活动主办方也会将本年度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相关记录文字、图片、影像等结集出版,以参与者独特的视角,呈现和宣传推广中国文化。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新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了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其中讲到由我校协办的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兰州行)”活动,表达了对青年大学生加强“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携手开创合作新局面的殷切希望,对于挖掘中国和甘肃优秀文化资源参与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辑:薛守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