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西北师大】小草梦 师大情
我和师大的关系并没有多少历史的沉淀,与那些一路走过所孕育和经历过的百年人与故事相比,我也只能算作刚萌芽的一棵小草。
处在承接过去的辉煌,迎接未来的阳光地带上,我也想在母校一百一十周年校庆的签名板上留下自己走过的痕迹。也许在一百年以后,当又一个一百一十被庆祝的时候,还会有无数个跟我一样的小草们,正在书写着他们对这所校园的丝丝深情。
小草虽小,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的可爱。
“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这儿鲜花朵朵绿水行行,在花丛和绿荫之中,科学的春光在荡漾……”我的校园的确矗立在黄河岸上,伴着这条滔滔的大河,师大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也像黄河原上所有孩子的母亲,静默的守护着这片黄土的未来,留下的是一种超然和无私的奉献。
曾有一个黄昏,我与黄河度过,看着这条永不停息的河流,你会觉得所有的不快,所有的压抑都会在这一瞬间随着河水东逝。遂想起智者何以乐水,夫子当年何以在川上说逝者如斯,把它解读成水的博大,这一点都不为过。由此看来,当云亭校长选择把学校建立在黄河边的时候,也就注定师大的将来会像这黄河一样的辉煌与久远。
纵然这里的天不是很蔚蓝,纵然这里的风总爱闹情绪,纵然这里的一切还是那样的偏僻,但是只要你试着走进师大的早晨抑或傍晚,你也不得不诚服这所学校给你带来的内心触动。
我曾一度迷恋师大的春天,当兰州的花儿还不是很情愿开放的时候,中心广场周围的迎春总是最先争做报春的使者,在这里书声、花香与鸟语相和,出现在操场上晨练的胖姑娘,还有舞着太极的退休老教师,一切和谐极了!
傍晚,当黄昏映着这片黄土地时,师大的操场显得格外安逸,放下忙碌了一天的疲倦身子,沿着这样一个被绿树裹着的林荫道,听着耳边喇叭里陈奕迅的《好久不见》,你会觉得自己好像也曾和这落日一同经历了生命中不再有的一天……明天一样很美好!留学生仍旧骑着单车,操场上的情侣依旧诉说着他们自己的小故事,还有一些勤奋的孩子照旧不舍自己的“之乎者也”。
把每一个镜头放大,这里随时都是春天。
走过优美人文化的校园,我想在这里的每一位学子感动的更是象牙塔里的故事。在这方由黄土与大川孕育的土地上,曾今有一批热爱诗歌的学子,相聚师大。我有幸采访过一位参加过1978年师大青年诗歌学会开展的校园诗歌活动的老教授,在他滔滔不绝的回忆中,我深切感受到那些年的事儿在他们这一代人心中坚不可摧的地位。“那天,我们一伙儿人准备带着自己的诗歌去拜访胡风老师。刚开始老师还不愿意接待我们,后来听说我们是从兰州来的学生,老师就让我们进去了。”这位老师已经年过花甲,身体看起来也不是很硬朗了,当老人极其兴奋的给我们手舞足蹈的回忆当年的事儿时,我第一次这样真实的触摸到了师大的精神。“我们看见胡老师的第一眼,就说了句:‘胡老师,您受苦了’,当时胡老师哭了……”我们也哭了,我低下头努力的没有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然而我的笔已经开始在颤抖,我想我身边的同学大概也和我一样。在告别完老教授,往回走的路上,我们几个一句话也没说……
在这里给我留下的不仅是感动,也有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没能进入学生会,后来我顺利的进入了文学院的青协。“青年志愿者”这样的身份应该怎样去理解,当我组织了一场奉献爱心活动的时候,我才深有感受。她是一个患有白血病,被剃完头发的十五岁女孩儿,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的印象,你可以想象的到我当时的害怕,十五岁我在干什么?而我眼前的这位姑娘……我想我应该做些什么?当我怀揣着同学们一角一块凑起来的爱心捐款时,我激动的享受着为别人做点事儿的快乐。只是后来还有很多的同学需要援助,我却因为种种原因再没有组织过,仅仅只是在每一次的遇见中,投下自己的一小份爱心。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宠儿,不仅以黑马的身份走进了这所我钟爱的大学,而且还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演出。虽然当初的自己做的只是万片绿叶中的一个,但在内心深处我真的很感谢师大给我这么多机会去体验并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我知道山里娃走出来很不容易,我知道师大给我的不仅是一种经历,还有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塑造。
回想每天穿梭在主干道上的那些陌生或熟悉的面孔,我知道在师大校园里有许多可爱的人和我一样在为梦想努力,不知道以后的以后我们会有怎样的改变,但这段难忘的小草生活怕是抹不掉了。
有天仰望着师大的天空,我想我可以带着这所学校给我的感动走的更远些,做一只带着线绳的风筝,不管以后飘向哪儿,我的根还是在西北师大的校园里。
我与西北师大的故事还在继续,或许还会有续集。也许师大在全国、全世界人们的眼里,也是一棵小草,但是小草终会长大。当我们这些小草的梦想开始遍地开花的时候,也正是师大百花盛开的时节……
(宋雯洁,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来源:《我与西北师大》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版
策划:李佳、吕金霞、曹纹靖
编辑:李娜